半岛sport普洱市探索“茶咖”融合新模式,让优质茶叶资源和咖啡资源以新的活力走向市场。 本报记者 沈浩 摄
从思茅万亩有机茶园到宁洱满山咖啡红,从孟连牛油果到西盟肉牛养殖……普洱大地处处彰显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普洱市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做好特色产业文章,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乡村活力更充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茶产业作为普洱市第一支柱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普洱市大力扶持培育澜沧古茶、天士力帝泊洱、祖祥等一批优势企业成为普洱茶行业领军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好“链主”作用,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普洱市把生态有机作为普洱茶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推进有机茶园转换改造。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是思茅区最早发展有机茶产业的茶企之一,该公司以优质高山有机茶为发展方向,建成有机茶园基地2010亩,建立了从鲜叶原料到成品茶生产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连续对周边的茶园进行有机转换改造,茶农的1万亩茶园达到有机茶标准,获欧盟有机认证,茶农依靠种植有机茶增收致富,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
普洱市将茶产业作为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关键,以茶基地为载体,以茶庄园为突破口,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全市共建成柏联普洱茶庄园、祖祥茶庄园、银生茶庄园等茶庄园45个。
今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此为契机,普洱积极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从种茶采茶、制茶卖茶,到特色民居、客栈、茶店,做好“茶叶+”文章,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普洱茶的国际知名度。
从豆子到杯子,普洱市用心种好咖啡,不断创新智能制造,优化产品研发升级,加快推动普洱咖啡向精品迈进,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用好“中国咖啡之都”名片,着力扶持培育爱伲、北归、漫崖等一批本土知名咖啡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扩大生产线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打造自有咖啡品牌。结合市场需求,创新研发挂耳包、冻干粉、手拿杯等一批特色产品,不断增强普洱咖啡品牌增值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为提升普洱咖啡品质,成功引进国家咖啡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云南小粒种咖啡良种繁育基地、中国热科院云南研究院、滇西南咖啡气象服务中心落户普洱,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普洱市咖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咖啡研究所相继成立并投入运营。
通过加快咖啡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和中低产咖啡园改造,有效提高普洱咖啡生豆精品率。全市累计完成中低产园改造24万亩、标准化咖啡园建设1.4万亩,咖啡精品率达26.6%。同时,加强与国内一流咖啡企业合作,促成瑞幸、Manner等国内精品咖啡企业在连锁门店持续推出普洱咖啡,引入隅田川、驼商、农垦等企业到普洱建设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将普洱咖啡精深加工率从8%提升到33.35%以上。
以精品咖啡为突破口,普洱咖啡产业逐步向原料豆精品化、产品深加工化、一二三产融合化方向发展,实现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普洱市现有咖啡庄园13家,其中爱伲咖啡庄园、天宇咖啡庄园、来珠克咖啡庄园入选“云南十大精品咖啡庄园”。爱伲、小凹子、漫崖等咖啡庄园成为网红打卡地,探索出一条以精品咖啡为引领、带动咖啡文化和旅游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进入12月,孟连牛油果迎来采收季。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南雅村千亩牛油果基地,成熟的牛油果挂满枝头。经过17年的发展,目前孟连牛油果种植规模达10.81万亩,投产2.04万亩,产量1.73万吨,产值6.4亿元。孟连牛油果已成为茶咖之外,普洱的第三张名片。
普洱市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和立体气候生态优势,加强新品种引进和培植。“佳品云蓝”蓝莓、“景东晚芒”、“云洱橙”等成为普洱叫得响卖得好的特色品牌,2023年末,全市水果栽培面积达89.61万亩,收获面积79.2万亩,收获产量110.02万吨。
此外,普洱市充分发挥孙汉董院士工作站、朱有勇院士专家团队及云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张才喜教授专家工作站的技术引领和科研优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撬动产业发展。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普洱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张才喜教授专家工作站,发展高产优质沃柑,为普洱沃柑产业发展找到新途径;孟连县依托孙汉董院士工作站开展牛油果种植、加工、贮藏、流通、农旅融合的全产业链协调发展模式。
以精细化、规模化、标准化管理为种植模式的特色水果产业发展道路,为普洱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目前,全市共有水果专业合作社115个、果品加工企业9个、品牌8个、商标7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果园130余个,其中,孟连牛油果生产规模亚洲第一、景东露天高原蓝莓生产规模云南省第一、优质晚熟芒果生产规模位列云南省前茅。
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普洱市结合实际找准着力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突出特色产业,在确保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着力打造有机茶叶、精品咖啡、高端肉牛、高效甘蔗、水果蔬菜、生物药材六大基地,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记者 胡梅君 沈浩)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